據(jù)上海市衛(wèi)健委最新消息,發(fā)布了《上海制定春季流感中醫(yī)藥防治方案》。下面小編便為大家?guī)?023年上海春季流感中醫(yī)防治方案內(nèi)容,有需要的趕緊看過來!
(一)飲片辨證治療
1. 風熱犯表證
證見:發(fā)熱惡寒,頭身疼痛不適,鼻塞清涕,咽痛或咽癢咳嗽,舌紅,苔薄白,脈浮緊或指紋淡紅。
治則:疏風清熱,辛涼解表。
推薦處方:銀翹散合小柴胡湯
金銀花9克,連翹9克,桔梗9克,牛蒡子9克,射干9克,羌活6克,柴胡9克,黃芩9克,生石膏(先煎)15克,金蕎麥9克,桑葉9克,薄荷(后下)6克,炒谷芽9克,生甘草6克。
服法:每劑煎煮成100毫升,≤3歲兒童服30毫升,3+~6歲服50毫升,6+~14歲服用100毫升;其中高熱、病情急者,劑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溫服,其中嬰兒或服藥困難的兒童,可分多次溫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2. 熱毒襲肺證
證見:發(fā)熱咽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舌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shù)或指紋浮紫。
治則:清熱瀉肺,宣肅肺氣。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
炙麻黃6克,苦杏仁(后下)9克,生石膏(先煎)15克,金銀花9克,連翹9克,桔梗9克,柴胡9克,黃芩9克,金蕎麥9克,板藍根9克,炒谷芽9克,炙甘草6克。
服法:每劑煎煮成100毫升,≤3歲兒童服30毫升,3+~6歲服50毫升,6+~14歲服用100毫升;其中高熱、病情急者,劑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溫服,其中嬰兒或服藥困難的兒童,可分多次溫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3. 濕遏衛(wèi)氣證
證見:發(fā)熱、惡心嘔吐、便溏不爽、納呆、腹痛、舌紅、苔厚膩、脈濡數(shù)。
治則:芳香化濕,解表清熱。
推薦處方:麻杏石甘湯合銀翹散加減
藿香9克、半夏9克、茯苓9克、生苡仁9克、白蔻仁9克、淡豆豉9克、澤瀉9克、生白芍9克、炙甘草6克。
服法:每劑煎煮成100毫升,≤3歲兒童服30毫升,3+~6歲服50毫升,6+~14歲服用100毫升;其中高熱、病情急者,劑量可酌情加大。分2~3次溫服,其中嬰兒或服藥困難的兒童,可分多次溫服,每次5~10毫升不等。
(二)中成藥
注:根據(jù)癥狀選擇藥品,服法用量詳見使用說明書,癥狀消失及時停止用藥。
(三)外治療法
1. 推拿療法
癥見咳嗽者:清肺經(jīng)、揉膻中、揉肺俞。
癥見發(fā)熱者:開天門、推坎宮、揉太陽、拿風池、清肺經(jīng)。
癥見鼻塞、流涕等頭面部不適癥狀者:頭面四大法。
癥見肌肉酸痛、惡風等周身癥狀者:解表疏風法。
2. 耳穴療法
用于咳嗽癥狀者。取氣管、肺、咽喉、三焦、對屏尖,5個穴位進行壓丸。王不留行籽貼壓,每3日貼1次,每2次后休息1日,雙耳交替壓貼。
3. 穴位敷貼
用于咳嗽癥狀者。
藥物:寒性咳嗽用藥(炒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熱性咳嗽用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黃芩、桑白皮)按適當比例共研為細末,生姜汁調(diào)制成直徑為2~3厘米、厚度為0.5厘米的藥餅。
操作:將藥餅放在貼膜內(nèi),貼于雙側(cè)定喘、肺俞、膏肓穴,固定。每次敷貼時間為1-2小時,2-3天重復(fù)1次。
4. 香佩療法
將中藥防感散(蒼術(shù)、肉桂、防風、山柰、艾葉、佩蘭、廣藿香等比例組成)制成香袋藥包裝入布袋,白天佩戴胸前(近膻中穴),夜間置于枕邊。香袋藥包每周更換1次。過敏體質(zhì)兒童慎用。
1. 風熱犯衛(wèi)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初期,發(fā)熱或未發(fā)熱,咽紅不適,輕咳少痰,無汗。舌質(zhì)紅,苔薄或薄膩,脈浮數(shù)。
治則治法:疏風清熱。
基礎(chǔ)方:銀花15克、連翹15克、桑葉10克、杭菊花10克、桔梗10克、牛蒡子15克、竹葉6克、蘆根30克、薄荷(后下)3克、生甘草3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苔厚膩加廣藿香、佩蘭;咳嗽重加杏仁、枇杷葉;腹瀉加川黃連、廣木香;咽痛重加板藍根、錦燈籠。
中成藥:荊銀顆粒、銀翹片、疏風解毒膠囊、正柴胡飲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等。
2. 熱毒襲肺
臨床表現(xiàn):高熱,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飲,咽痛,目赤。舌質(zhì)紅,苔黃或膩,脈滑數(shù)。
治則治法:清肺解毒。
基礎(chǔ)方:炙麻黃3克、杏仁1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知母10克、浙貝母10克、桔梗15克、黃芩15克、柴胡15克、生甘草10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持續(xù)高熱加青蒿、丹皮。
中成藥:痰熱清膠囊、六神丸、清肺排毒顆粒等。
3. 表寒里熱
臨床表現(xiàn):惡寒,高熱,頭痛,身體酸痛,咽痛咽紅,鼻塞流涕,口渴,舌質(zhì)紅,苔薄,脈數(shù)。
治則治法:解表清里。
基礎(chǔ)方:炙麻黃、6克、桂枝10克、苦杏仁9克、生石膏(先煎)30克、黃芩15克、知母10克、赤芍15克、炙甘草6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持續(xù)高熱加青蒿、丹皮。
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
4. 熱毒壅肺
臨床表現(xiàn):高熱,咳嗽咯痰、痰黃,喘促氣短;或心悸,躁擾不安,口唇紫暗。舌質(zhì)紅,苔黃膩或灰膩,脈滑數(shù)。
治則治法:清熱瀉肺,解毒散瘀。
基礎(chǔ)方:炙麻黃5克、生石膏(先煎)30克、杏仁10克、知母10克、魚腥草15克、葶藶子10克、金蕎麥10克、黃芩10克、浙貝母10克、生大黃10克、丹皮10克、青蒿15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持續(xù)高熱,神昏譫語加安宮牛黃丸;抽搐加羚羊角、僵蠶、廣地龍等;腹脹便結(jié)加枳實、元明粉。
中成藥:喜炎平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
5. 氣營兩燔
臨床表現(xiàn):高熱,口渴,煩躁不安,甚者神昏譫語,咳嗽或咯血,胸悶憋氣氣短。舌質(zhì)紅絳,苔黃,脈細數(shù)。
治則治法:清氣涼營。
基礎(chǔ)方:水牛角30克、生地15克、赤芍10克、銀花15克、丹皮12克、連翹15克、麥冬10克、竹葉6克、瓜蔞30克、生石膏(先煎)30克、生梔子12克。
煎服法:水煎服,每劑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時可日服2劑,每6小時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減:便秘加生大黃;高熱肢體抽搐加羚羊角粉。
中成藥:安宮牛黃丸、至寶丹、血必凈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等。
注:以上藥物應(yīng)在醫(yī)師指導(dǎo)下使用。有并發(fā)癥、慢性基礎(chǔ)病史的患者,隨證施治。若見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或合并其他嚴重疾病者,在應(yīng)用西醫(yī)治療的同時,根據(jù)實際情況隨證施治。
(一)兒童流感預(yù)防方
組成:金銀花6克、連翹6克、大青葉6克、紫蘇葉6克、炒山楂3克、陳皮6克、蘆根10克。
服法:每劑煎煮成100毫升,≤3歲兒童服30毫升,3+~6歲服50毫升,6+~14歲服用100毫升。
(二)成人流感預(yù)防方
1. 蘇香飲(人參3克、蘆根9克、銀花5克、蘇葉3克、藿香3克),代茶飲用。
2. 氣虛容易感冒者,玉屏風顆粒。
1. 流感首重預(yù)防。提前接種疫苗能夠有效預(yù)防流感的發(fā)生。
2. 流感流行季節(jié)應(yīng)盡量避免去人群聚集場所。
3. 平時保持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做好個人防護,保持“三件套”、“五還要”。
4. 中醫(yī)的香薰、導(dǎo)引鍛煉、按摩刮痧等,也有助于改善體質(zhì),減少流感的發(fā)生。
5. 感染后建議多休息,多飲水,補充營養(yǎng)元素維生素,保持口鼻清潔,全身癥狀明顯時予抗感染治療。
6. 老人、孕婦、嬰幼兒、肥胖者和有慢性基礎(chǔ)疾病者,患流感后請及時就醫(yī),在醫(yī)生指導(dǎo)下選用中醫(yī)藥辨證治療。
關(guān)于我們 丨 聯(lián)系我們 丨 廣告合作 丨 誠聘英才 丨 網(wǎng)站地圖
Copyright © 2018 武漢門戶網(wǎng) sxmzlq.com鄂ICP備16007396號-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