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過程中,進行流調是找出引起疾病流行原因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所以當接到流調電話時一定要配合做好回答。那么接到流調電話是否就意味著會隔離嗎?
接到流調電話是否會被隔離需要根據你的情況而定。如果是密接者則需要被隔離,但一般被流調的對象都是有過接觸的,大概率需要隔離,具體根據實際情況而定。
被流調并不等于被感染,有可能你近期接觸過陽性病例,或者暴露在危險環(huán)境里。遇到流調人員上門或電話、微信詢問時,請一定要積極配合專業(yè)調查人員,仔細回顧近期健康狀況和旅居史等信息,如實回答,不隱藏不謊報。
因為,就像看病一樣,醫(yī)生只有獲得準確的疾病信息,才能給出正確的診療方案,流調人員只有獲得真實、有效的人群信息,才能科學評估疫情動態(tài),采取正確的防控措施。一定要聽從疾控流調人員的建議,加強個人防護,等待下一步的隔離管控或核酸檢測等措施。
拒不配合,故意隱瞞情況,造成疫情傳播的還會被依法依規(guī)懲處。
對象:
(1)疑似病例
(2)確診病例
(3)無癥狀感染者
(4)與以上人員及可疑污染環(huán)境有過密切接觸或共同暴露的人員
內容:
個人信息姓名、年齡、家住哪里、家里有幾人、現在位置……
健康狀況近期可有不適?近期是否就醫(yī)?是否有發(fā)燒咳嗽等異常情況是否做過核酸檢測……
疫區(qū)旅游史是否去疫區(qū)旅行過、經停過走過的路、到過的地方……
疫區(qū)居住史你的老家在哪?回去住了沒?
病例密切接觸史同乘旅客、近距離交流、居家成員、同事同學、圍觀群眾……
交通工具是否乘坐飛機、火車、汽車、輪船……
其他必要信息對疾病防控有用的信息
流調的全稱是流行病學調查,就是要搞明白:在過去重要時間段里,你走過的路、遇到的人和發(fā)生的那些事兒,是否有傳播疾病的可能,或被傳染疾病的風險,這過程需要抽絲剝繭,通過線索弄清傳播鏈條——發(fā)現密接和次密接人群,并找出引起疾病流行的主要原因,采取精準的防控措施。
流調是控制疫情的關鍵,流調收集的信息能起到有效遏制疫情擴散的關鍵作用,可以追蹤傳染源(患者)的活動軌跡,評估疫情可能波及的范圍,劃定風險區(qū)域,追蹤密切接觸者、排查高危人群,是開展風險評估、制定疫情防控政策的基本依據。
什么是密切接觸者?什么是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什么是一般接觸者?管控措施有什么區(qū)別?
密切接觸者是指疑似病例和確診病例癥狀出現前4天開始,或無癥狀感染者標本采樣前4天開始,與其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
根據相關規(guī)定,密切接觸者將實施14天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在此期間的第1、4、7、14天需分別進行一次核酸檢測,解除隔離后開展7天的日常健康監(jiān)測,并在第2天和第7天各進行一次核酸檢測。
密切接觸者的接觸者簡稱次密切接觸者,這類人群是指與密切接觸者共同居住生活、同一密閉環(huán)境工作、聚餐和娛樂等近距離接觸,但未采取有效防護措施的人員。
根據相關規(guī)定,次密切接觸者先實施7天集中隔離醫(yī)學觀察,如前7天核酸檢測結果均陰性,且其所接觸的密切接觸者核酸檢測也陰性,則解除隔離。
如果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乘坐過飛機、火車和輪船等同一交通工具,在生活、學習、工作以及診療過程中有過接觸,以及共同暴露于商場、農貿(集貿)市場、公交車站、地鐵內等公共場所的人員,但不符合密切接觸者判定原則,則屬于一般接觸者。
對于這部分人群進行健康風險告知,做一次核酸檢測,自我健康監(jiān)測14天,盡量減少聚集性活動,一旦出現發(fā)熱、干咳、乏力、咽痛、嗅(味)覺減退、腹瀉等癥狀時要及時就醫(yī),并主動告知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