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漢同濟醫(yī)院心內科曾和松教授團隊對新冠肺炎的新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據了解,此項研究可以證明新冠肺炎可以被“聽見”,目前,這項研究正在申請知識產權專利,具體情況如下文。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近日發(fā)布消息,該院心內科曾和松教授團隊“基于心肺聽診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分級診斷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曾和松教授介紹,此項研究目前正在申請知識產權專利。他相信,心肺音數據采集,非專業(yè)人士即可操作,快速、遠程、無創(chuàng)、無須大型設備、無實物采樣,尤其在高傳播性和高致死性的疾病中具有重大意義。
2020年4月1日至4月5日,曾和松教授團隊通過對在同濟醫(yī)院住院治療的172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進行心肺音聽診數據分類和診斷,同時納入50位普通患者作為對照組,創(chuàng)建數據庫。同時聯合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王超教授和江漢大學物理與信息工程學院張建敏教授,建立深度學習人工智能模型。
研究表明,該智能模型對普通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異常肺音進行分類的準確率達95%以上,并可進一步將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患者進行分級診斷,準確率達95%以上。特別是在診斷識別肺部的啰音、哮鳴音和痰鳴音時,模型同樣具有95%的高準確率。
1、對于新冠肺炎的實時診斷、病情觀察和及早干預具有重大意義。
2、對于心肺音聽診的人工智能診斷系統提供了科學依據,并為臨床應用奠定了基礎,特別對于具有高傳播性和致死性的疾病遠程診斷和治療具有深遠臨床意義。
聽診是一項重要的診斷方法,特別是針對呼吸系統的疾病診治,聽診操作簡單、無創(chuàng)、快速和實時。人體的心臟、肺臟等重要臟器在生理和病理狀態(tài)下會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此時聽診就會發(fā)揮重要作用。
新冠肺炎(COVID-19)的某些癥狀和流感相似,很難通過癥狀來區(qū)別,需要進行實驗室測試才能區(qū)別。
癥狀:兒童感染2019新冠病毒(2019-nCoV)后很少會出現癥狀,即使有癥狀通常也比較輕微。
新冠病毒病最常見的嚴重表現是肺炎,主要特征是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典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病情有一個逐步加重的過程。到了第二周,病情往往最為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