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提高,生態(tài)葬作為一種新型、環(huán)保的殯葬方式,逐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和認可。那么,在武漢,生態(tài)葬具體有哪些形式呢?進行生態(tài)葬需要辦理哪些手續(xù)呢?本文將為您一一解答。
1、可降解生態(tài)葬
可降解生態(tài)葬是利用環(huán)保和可再生材料實施的新型生態(tài)葬方式。安葬時將骨灰放入可降解骨灰壇中,然后安葬于泥土,若干時間后骨灰壇會自然降解。
2、塔葬
可以節(jié)約大量土地、木材,占地面積小,每個墓位僅占0.02平方米,且不受風吹雨淋。
3、樹葬
樹葬是將火化后的骨灰埋入地下,在地上不圍墓地,不壘墳頭,只在地上植樹的殯葬方式。死者與樹木融為一體,每人可省地1平方米。
4、花葬
花葬、草坪葬是指將骨灰盒埋入地下,地上不壘墳頭,只在地面平放墓碑的四周植草種花,此種葬法占地面積小,與自然融為一體。
5、草坪葬
源于西方流行于東方的葬式。與芳草為伴,讓生命生于自然,歸于自然,吸取大地甘露,與天地合二為一。西洋風格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完美結合,流暢的線條,給人視覺的美感。配以茵茵綠草,恰似雨后的原野,讓人頓覺清新與愜意。匠心獨具的設計,施以香爐、鮮花寄托后人無限的追思。
6、壁葬
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墻壁內的喪葬方式,在安葬死者的同時為后人留福,是一種先進的殯葬理念和行為。壁葬墻和普通的墻體高低相仿,略厚些,墻體正面分布著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刻上碑文。
7、江葬
武漢江葬,顧名思義,即將逝者的骨灰撒入長江中。這種殯葬方式源于上世紀90年代,當時一些環(huán)保意識較強的人開始倡導綠色殯葬方式,以減少對土地資源的占用和對環(huán)境的破壞。
逝者親屬向所在地鎮(zhèn)鄉(xiāng)(街道)提出申請,經鎮(zhèn)鄉(xiāng)(街道)審核后,填寫《入葬生態(tài)墓地(骨灰存放處)免費申請表》;憑鎮(zhèn)鄉(xiāng)(街道)審核蓋章的申請表到通過資格認證的生態(tài)墓地或骨灰存放處等單位辦理相關手續(xù),最后簽名確認。
1、治喪主辦者的本人有效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1份。
2、公安機關或醫(yī)療機構出具的死亡證明。
3、亡者有效身份證明(件)和戶口簿原件及復印件各1份;亡者為集體戶口的,須提供集體戶口證明原件及復印件1份;
4、亡者為重點救助對象的,按相對應類別須分別提供:有效期內的《最低生活保障證》、《社會扶助證》、《重度殘疾人救助證》、《殘疾人基本生活保障證》等原件及復印件1份;有效期內的國家《殘疾軍人證》、《傷殘人民警察證》、《傷殘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證》、《傷殘民兵民工證》等原件及復印件1份;其他類型的重點救助對象,由戶籍所在地縣(市)區(qū)民政部門出具相關證明。
5、亡者為大中專院校全日制學生的,需提供學校出具的有效證明和《學生證》原件及復印件1份;為部隊現役軍人的,需提供團以上政治機關出具的有效證明及《軍官證》或《學員證》、《士兵證》原件及復印件1份;為外來務工人員的,需提供與企事業(yè)單位簽訂的勞動合同及按規(guī)定繳納養(yǎng)老保險金一年以上的繳費清單原件及復印件1份,縣(市)區(qū)公安機關核發(fā)的《居住證》原件及復印件1份。